在第二十一期求是沙龙上,何校长简要地分享了《博士、科学家社群、研究方法与案例(一)》。信息量非常大,下面是部分内容,开卷有益,供参考!!
什么是博士?博士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也是一种学术头衔,是一种方法,也是科学家社群,也是一种学术基础,是一些以研究为职业人员的基本方法体系;如果你了解了,就并不神秘;所以,国外的大学通常都是申请制,就是只要符合基本条件,谁都可以申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博士引进到了我们国家。1983年5月27日,我们国家有了第一批18位博士;同年10月19日有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这些内容不展开了,自己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回归本质最重要,不要被一些错觉蒙了自己的双眼,囿于传统的知识、观念、信息的孤岛上失去自己、甚至荒废自己,进退失措。
我要说的是,在这个知本时代,每一个企业或个人又都是市场主体,博士的研究方法体系和精神,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而且是这个眼花缭乱、瞬息万变的知本时代,非常重要的稀缺资源。最简单的问题是,面对这么多的信息与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如何去判断其创造的信息的真伪与价值?需要依靠科学,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权利去了解与掌握、去利用科学与科学研究及研究方法等这些资源。
这段时间,我们专门办了几次求是沙龙,在讨论经济信号,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看到一些现象就知道是什么经济的信号,有的人却看不到,看不懂,这也许就是知识的差距,方法的差距,科学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差距。其实,一些经济信号,对于没有什么钱的人,不一定有用;对于有钱的人却并不知道信号的意义与作用,也不想去研究,直到也变成没有钱,可能才会想到去关注经济信号。
之前,人与人是否平等,是基于权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寡。现在是知本时代,越来越取决于知本与研究方法的差距。所谓知本,是我们求是科学院创造的概念,还注册了知识产权,意思是能够创造价值,或者转化为创业或事业之“本”的知识与信息等,是本钱的意思。好比,阿里巴巴这些亿万富豪或者曾经的首富,其创业的本钱、成为首富的本钱主要并不是传统的资本,而是知本甚至仅仅是信息的时间差。马化腾与腾讯,丁磊的网易等等都是如此;可以说所有的创新创业能否成功,现在已经变成:首先取决于知本。
让这些知本,甚至信息爆炸、碎片化的、眼花缭乱、甚至真真假假的信息、各种数据或者大数据等要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就是3.0博士的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研究价值之一,否则可能都是垃圾。
我们求是科学院把博士的套路或者精华,创造成为博士3.0版,变成为一种生产资料及生产工具,创业的知本或者“资本”,新质生产力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工具。本质是希望能够让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资源转化为价值资源,主要着眼于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只有善于利用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和成果,为我所用,也是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发展自己,发展我们的社会的。这也是凡是想发展、想突破、想超越别人与过去的自己的企业的个人共同观念及价值方法、也是希望成就更大事业的人群的必由之路。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在于知识及利用和发掘知识、信息的研究方法,否则,由于知识或信息的不对称、不平等,应该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太平洋彼岸的蝴蝶的翅膀抖动,可以刮起一场龙卷风,有的人可以提前看到,防患于未然,甚至化危为机,早着先机;有的人要把房屋吹倒甚至压在自己的身上了,也许才会感觉到,就是这种不对称或不对等的差距?为什么我们讨论了几次经济信号,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至今都还没有感觉?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差距,客观上造成了现代社会最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企业碰到了困难,或者需要穷则思变,需要从眼花缭乱的世界中回归本质,秉持初心,需要穷尽人类的知慧和知识、数据、信息、方法为自己所用;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和突破,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甚至需要创新驱动,甚至面临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这些,其实都是博士3.0的研究方法体系问题,可以说也是非常科学、恰当的工具与方法,而且已经非常流程化、模式化、系统化,甚至标准化,也因此变得非常的简单,没有学不会的。人与人之间从智商的角度,其实差距并不太大。
我们讨论经济信号,讨论新的经济周期,之所以“新”,就不是原来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新的市场吸引力,是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基础上的新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的新陈代谢;也是对于包括资金在内的所有资源的新的市场吸引力,是新的竞争优势,新质生产力,基于新科技,新管理,新生态,新经济;如果这些都成为创造价值的机会,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更多的资金或资源向这些要素流动。这首先也是科学及科学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结论,不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想当然。而且,所有这些,仅仅凭自己去想当然、去摸索出来,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所以,除非你愿意停留在过去的周期里,或者不想进步,否则,换思路、换脑子、换观念、换方法等等,是必需的。依靠系统性的科学与科学方法,主动地去研究,会创造更高的效率与价值。
事实上,即使像华为,比亚迪这样的蓬勃向上的企业,也存在着不断发展的问题,不断面对更多的科学发现带来竞争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环境的问题,谁也不可以,也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这也是科学与科学研究的问题。不要低估科学的新发现与认识的新发展;而所有这些,已经上升到是人类共同的问题这个层面。
之前我们读博士,是师傅带徒弟,是非常专业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也许是相对缓慢的改变与进步,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基础研究等不同目的的研究也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和特点,甚至有的还在导师的脑子里,跟着导师学就可以了。科学还在于包容。
现在我们的定位是商业研究,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全球科学家社群更透明的科学研究进展、知识发展、研究成果及过程等等,这些东西现在很多都在网上,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应用、如何行动,应用在现实中及生活中;而且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甚至有的导师从个人层面也不一定能全部跟上这个时代所有系统的发展等等,都有自己不同的专业、特点与领域。那么,重要的就是科学家社群与科学家社群共同的研究方法,这非常宝贵;通过科学应用与行动研究,在眼花缭乱的世界中去找到新的定位,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和创造,去有所提升。就非常需要这样一套系统性的、公认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看得懂科学家社群的研究语言,以及看得到科学世界的一双眼睛。
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资产,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借鉴呢?我们完全有权力、权利突破自己的信息孤岛、知识孤岛及思维惯性,拥有和所有人平等的发展权力、能力与知识和方法,站在全球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发现的知识、信息、科技与方法的肩膀上,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去创造新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科学家社群及研究道德、学术规范、研究文化、研究语言与研究方法等等,明显让我们与所有科学家站在了一起,甚至相互站到了全球科学家的肩膀上,共同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未来。
DBA3.0博士,不再是单一导师制,而是学科导师制;不但要跟着相应学科的导师学习和研究及研究方法,而且要学习与研究更多的东西,例如现代化的战略管理及战略方法,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弄清楚自己的定位、目标、战略,让科学的研究如利刃出鞘,事半功倍。同时,把学习、研究和探索的主体回归学员自身,真正从内心出发去探索和研究,掌握研究的主动权、主导权,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导师主要是引导,指导,方法论与知识面、基础理论为主。按T字型结构,精心设计培养计划与方案及课程设计;着眼于战略指导,着眼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此前提下,让学员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环境中,刨根究底地寻找真理、答案与科学的真相,甚至可以是无上限,无止境,无终点,无框框。甚至去争取摘取本行业本专业本研究领域的皇冠或诺贝尔奖之类的新的发展甚至重大突破。
确实,按照传统的观念,博士是少数以研究为职业的人群的专有,之前很多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个机会的。但不能就此就筑地为牢,自我封闭。在这个以知识为本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博士的重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个头衔,重点与焦点已经是转移到竞争优势的塑造上,如何去跨越与领先于时代,去生存、去发展,去持续性的创造高效率、高价值与高质量!通过同一个科学家社群,去整合前沿的科学与资源。
我们求是科学院提出的数字新中医,那么,一些朋友会问,什么是数字新中医,有什么科学性和底层逻辑?甚至为什么是唯一和第一的?等等疑问与问题都正常。其实,都可以按照3.0博士的基本研究方法走一下,并不难找到相应的问题甚至答案。也可以大致按“数字化”、“AI”、“中医”、“西医”、“生命科学”等希望初步了解的相关领域的关键词,检索一下相应的科学文献,通过初步的文献阅读,基本上会得到非常丰富的内容与信息甚至答案,找到你的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去进一步科学研究,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按照科学研究的步骤与流程走一遍,走下去,肯定能得到很多的收获,甚至常常会喜出望外。可以明确的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空间和商业空间都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行动研究,创造更多的大健康领域的社会价值与商业机会。
何校长又通过美丽故事活性酵素等研究案例,进一步讨论了为什么要读博士?科学家社群及基本规范,科学研究方法及方法体系,诠释主义典范与实证主义典范,研究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方法与步骤,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方法等等问题。进一步说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这个时代,DBA3.0博士的科学方法体系与博士学位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是知本时代或新质生产力时代的重要基础。
简单的一句话,在这个新质生产力时代,这个3.0博士真的非常有用,有意思、有意义、也很有趣!反过来。如果你及你的企业,连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基础都不具备,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样看上去都不像新的经济周期、或新质生产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会有很好的可持续性、未来性吗?很多人也许会怀疑。
之前,之所以是人才,是按照考试成绩或者聪明和愚笨甚至记忆力,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传统的几乎几千年不变的农耕时代或者个人只是一颗螺丝钉的计划经济时代,不那么需要创意的时代,学校的专业与实际的工作或许关系不是很大,因此,对人才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其实是知识与方法的问题。只要明白了这些知识与方法,谁都是可以成为不同的专业人才,同样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求是科学院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