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求是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院

年代新闻

来自求是院的香港公开大学MBA学员的灵魂拷问

发布日期:2019-12-20点击数:692

 --来自求是院的香港公开大学学员的灵魂拷问:

【编者: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础是如何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的管理科学问题,企业管理也同样,当一些传统企业困难重重的同时,看看这些知识经济企业?令人深思、令人振奋】

 

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上市,马云晋为新的首富,而他的搭档蔡崇信瞬间也有了上千亿的身价,凭什么?难道他是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吗?

不过,网上说了,马云与蔡崇信的结合,其实是与现代化、国际化管理的结合。原来是因为这个?

不过,设想一下,无论马云如何口沫四溅,哪一个投资者愿意相信并掏出5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给他?

唯有一个高质量的、符合国际规范的商业计划书,才能妥妥地到达投资团队及他们的领导的案头。来自投行的蔡崇信,也许有他的合理性;以及他作为CEO帮助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蔡崇信1000多亿的身价就一点都不过分了。

看来,在这个时代,原来知本(科技或管理)也是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所以,才叫知识经济时代,或者“资本的知本时代”。

MBA就是系统性、现代化管理的象征。

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环境,企业的成长、发展与格局,取决于其基本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商业模式和核心优势。意味着已经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个人英雄时代,进入科学化、系统性、资源整合的管理时代,整合的方法或者管理是纲。MBA就是这种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理论与经验的结晶。

相反,我们也常常听到不同的声音,包括一些大咖。那么,MBA到底有没有用呢?竞争激烈的时代、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的时代,也许没有多少人愿意告诉你?

毕业典礼

譬如,有人买手表,每一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决定,为什么要告诉你?为什么要买手表呢?看时间吗?不否认。但电子表十几元、几十元一只,分秒不差;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去买一块手表呢?我自己也曾经赶热闹买了几万块钱的一块表,时间还没有电子表准,还要保养,现在已经不用了。

还有包包,也同样,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真的都是为装东西的吗?超市三毛钱一只塑料袋,还有小商品市场几元钱一只的蛇皮袋等,不见得不能用?装萝卜青菜、米盐酱醋等等都非常方便?甚至几十元、几百元一只的包包都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是全真皮的;为什么还要去买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只的包包?也许,也是塑料做的呢?

大家清一色都穿中山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包括工作工资,结果大相径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希望在市场中有什么样的定位或者地位,完全取决于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决定、管理。

我以前在这里讨论过企业的三大痛苦,企业因此平均寿命不到3年,也带来个人可能的三大痛点,并因此可能面临经常为自己转换工作的客观现实,管理自己及能力问题同样变得越来越重要。

理论上,MBA确实是现代化、国际化的知识和经验的集合,也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体系。但本质上也是一种产品,也是如何立足市场的工具而已。也必须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或者基本需要,也有丰富的不同特性组成的。从需求的角度,包括不限于为解决问题的功能性需求,就是它的原始的实际的基本功能;社交性需求、情感性需求及精神或信仰性需求等丰富的层次和特性。

与其它产品类似,诞生于1908年的MBA,当初也是为了解决工业时代的高效率带来的产品积压、资金链困难、人员流失等严重问题而产生的,但是,走着、走着,也许也逐步自成体系,甚至也会情不自禁地变成为奢侈品?问一下,从功能的角度,100多万的MBA与几万的MBA有什么不同吗?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教材,仅仅是从书店买几本书?就开始纸上谈兵了?甚至,有一些,讲的都是不着边际的东西,操的是做国家总理的心?才会有马云等等企业家的诟病。

与所有产品都差不多的宿命,只要能活下去,走着、走着,也有可能会离初心、也许也会越来越远?但是,无论多远,作为产品的基本结构还是在的,尽管很多人,似乎是直接奔文凭而去的,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学到多少理论或者经验,就压根儿都没有考虑过?但是,即使买任何的包,无论多少价钱,包还是叫“包”?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MBA既然也是一款产品,问题是:你为什么要读MBA?还有:为谁读MBA?想过没有?也许,都是初心的拷问、甚至是良心的拷问?因为有一句名言叫:“60分万岁”,表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导致很多人不一定对MBA有好的感觉。在这个凭本事挣钱的时代,文凭究竟能庇护你多久?

扪心自问,每一个人也应该读过不少的书,有多少是自己主动因为为知识而去读书的呢?为谁?为父母、为老师、为读给别人看?为小孩子?也为了考试?为文凭?为身份的认同?甚至为面子等等不一而足,对于科学的知识,如果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打通理论和实际,就不可能找到作为知识的真正价值与感觉,以及读书的意义之所在……

反过来,作为课程,作为理论,或者科学,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可能包医百病,一定能帮助你解决所有的问题的,甚至让你马上就发财?MBA也同样。

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即商业管理硕士或者工商管理硕士,可以说是管理的基本兵法。一开始,也是希望能帮助企业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只不过,时间长了,别人需要它多过他们需要别人,就逐步自成体系,也不排除甚至离现实环境也有可能越走越远,逐步变成为理论性或者学术性的东西,或者有了新的目标和定位;甚至变成了奢侈品。甚至MBA本身也在市场化,就是你希望通过MBA得到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文凭,也确实也不乏很多机构,只要花钱,就给你文凭。但是,管理科学的基础,还是不能离开的,是形而实还是形而虚的问题?

几年前,我们有一个学员,读了我们的MBA,认为MBA太好了,马上花了很多钱,招了两个顶尖大学的MBA担任自己的助理,一起讨论研究作业,不到半年,大失所望,全部解聘。确实,他们只是刚刚毕业的甚至没有多少实际经验的学生,怎么能给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呢?与你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目标去学习与研究的定位是不同的。

管理是环境的产物,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应该是MBA的至高境界,好比你打算去美国工作,也许在美国读一个MBA更靠谱一些;如果你在美国拿一个MBA回来中国工作,也有一个重新本地化的过程,场景是不同的,甚至还有专业词汇的翻译问题。因此,不同的MBA有不同的定位和意义,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你希望得到什么?文凭?圈子?知识?解决自身的需求及问题?还是面子?或者其它?等等。

我还有一个学员,是公司的老板,他开始的目的是为了圈子,读了好几个EMBA,知道我们这里的圈子非常牛逼,就来了。第一次拿到作业,竟然碰到了困难。我问他,之前你怎么拿到文凭的?才知道他以前没有做过作业或考试。他也才知道与企业一样,不同的企业、产品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他重新定位,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和做作业,学了就为了用;后来,他不但找到了感觉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而且几乎把所有的中层及以上的管理人员都一批批的送来,没有几年,从个体企业变成为上市公司。这种企业不是个例,是一长串。

我们的MBA定位为国际化、现代化结合本土化和应用型的研究性课程,二套不同场景的教材,基础是香港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文化及逻辑,辅之以求是院的文化与价值观和大中华地区及国内的场景。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用管理科学研究自己为主。

按照领导在2006年3月23日的重要批示精神,着眼于帮助学员解决问题,提升现代化的管理能力。

因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紧扣环境,不断与时俱进,教材每年更新,课程、方法也得不断升级与更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回避这些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学员的任何问题。从导师的角度,不但有丰富理论和经验的大学教授,学科导师制;也有一批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员与学员一起学习与研究;又不能随便糟蹋这些学员的宝贵时间。从MBA到了MBA1.0、2.0,现在已经进入MBA3.0时代,成为研究性学习,主要用管理科学研究自己,目标、定位、路径、教材、方法、逻辑等等都非常明确。研究的过程中去融会贯通,甚至恍然大悟,才会让自己有莫名的兴奋和成就感,并让自己焕然一新。

因此,对MBA是爱、还是恨?有没有用?关键是你自己的定位与选择!!你希望从MBA那里得到什么?读MBA做什么?你就会选择什么?去努力争取什么?才有可能收获什么。

其实,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将不断会教育我们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道理。

文章来源于:今日头条号 资本的知本时代